日前,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公布,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完善乡村水、电、路、气等基础设施,被摆在重要位置。1月18日,河南省省长尹弘作政府工作报告,重点提及河南将在2021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,加快实施“气化乡村”工程,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200万户。
1月20日,大河报·大河财立方出品的《河南气化乡村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正式发布。《白皮书》以河南豫天新能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豫天新能源)的气化乡村实践为蓝本,走访台前、兰考、民权等十个县市,全方位展现河南气化乡村的现状,或可为气化乡村的后来者借鉴。
气化乡村
环保与民生的双赢实践
自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“煤改气”工程以来,中国的气化乡村建设曾经历一轮全面快速推进,但天然气供应侧不足、需求端突增,矛盾随之而生。随后国家及时调整相关政策,加上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不断完善,天然气供应量不断上升,气化乡村建设再次走上发展快车道。
不过,政策层面认识不足、项目推进不力、乡镇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,也给推进气化乡村带来了诸多限制性因素。如何在不搞“一刀切”和机械化复制的基础上,找到适合的推广样本,成为众多县域需要探索的问题。
这也是此次《白皮书》撰写的初衷与由来。
为寻找破题思路,自11月10日起,2020(第十六届)大河财富中国论坛“走进县域”系列活动正式启动,大河报·大河财立方择取许昌、鹤壁、兰考、台前、洛宁、光山、郏县、尉氏、民权、新野十个县市,通过实地走访、现场调研、专家采访、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,历时一月,用1.5万字,力图全方位展现河南省气化乡村的现实意义。
气化乡村在全国领域进展如何?《白皮书》显示,在清洁取暖、污染治理等政策推动下,京津冀、河南、陕西、山东等地区推动村镇地区“煤改气”力度相对较大,据不完全统计,几家大型燃气企业乡镇“煤改气”已超过800万户,有效压减了散煤消费、降低了污染物排放。
就河南来看,由于地域广、分布散、建设难等因素,河南乡镇天然气普及率不足5%,不过现实中仍有一些先进经验可借鉴。记者注意到,此次《白皮书》以豫天新能源的气化乡村实践为蓝本,试图借此一窥河南气化乡村建设的现状。
《白皮书》显示,在两年的实践中,豫天新能源已经先后总结出四种较为有效的“豫天模式”来进行气化乡村工作——政府引导、超前谋划的兰考路径;财政参股、统筹推进的民权路径;择优选择、强力推进的台前路径;公开招标、分区建设的郏县路径。目前,四种模式已经复制到省内其他地区,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环境。
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之外,气化乡村还能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。《白皮书》显示,通过大规模推进河南气化乡村进程,有助于通过规模化摊薄投资运营成本;通过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,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整合与发展,带动就业。此外,对于乡镇建设而言,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为村民实现脱贫致富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保障。
河南气化乡村市场广阔
尽管省内已有“豫天样本”取得初步成功,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,就全省来看,全面实施气化乡村并非一朝一夕。与此同时,政策层面认识不足、项目推进不力等问题,也给推进气化乡村带来了诸多限制性因素。
接下来,如何更好地推行气化乡村的工作,是摆在政府、气化乡村项目公司等面前的共同考题。对此,《白皮书》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做出以下建议:
首先,气化乡村工作应规划先行,设立县乡两级政府统筹领导和组织形式,同时,企业要保持与政府各有关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良好协调关系。这将有效降低气化乡村项目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。
其次,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,开放燃气特许经营权。农村燃气市场不同于城市,多数企业发展气化乡村的积极性较低,造成部分县市乡镇存在“圈而不开”“开而不建”“建而不通”的现象,以致于有实力的企业进不去,当地居民用不上气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打破特许经营限制是关键,让真正有实力、有投资气化乡村意愿的燃气企业能够参与乡镇市场开发。
此外,要引入奖惩机制。让企业既有蛋糕可吃,又要把蛋糕吃好。
最后,要选对实施主体。气化乡村是一项庞大繁复的工程,庞大的投入和对经验的高要求,决定了项目实施主体必然要具备强大实力,这是项目真正落地的核心与关键。
河南作为人口大省、农业大省,截至2019年末,乡村人口4511万,城镇人口5129万。51.71%的城镇化率,意味着约有1500万户河南家庭仍然生活在农村,与周边省市相比乡镇气化率不足5%。实现气化河南不仅肩负重任,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